秉持“谋划精品片区、包装精品项目、建设精品工程”的核心思路,累计投入约127亿元推进100个市政、绿化、公共服务类重点项目
制定《平泉市城市建设样板培育工作方案》,明确4大领域11项重点任务,计划投资55亿元谋划50个建设项目
交通建设上,总投资4.91亿元推进绥远大街西延、杏树园子路等11条道路工程,总长14.23公里的路网进一步完善高铁新区交通格局;投资2000万元打造滨河中路健康步道
城市路网密度已达8.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垃圾焚烧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均保持100%,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达65%,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利用率超70%
清晨的瀑河畔,微风拂过两岸葱郁的绿植,一条宽2米、长7公里的“健康步道”上,晨跑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沿着咱平泉的母亲河修建,满眼都是绿色,现在每天来这儿锻炼成了习惯!”家住平泉市盛世新城小区的居民李阔,提起家附近这条新步道,言语间满是赞许。
这条滨河中路“健康步道”,正是平泉市打造生态宜居山城的生动缩影。作为河北省县城建设八个样板县培育试点之一,平泉市始终秉持“谋划精品片区、包装精品项目、建设精品工程”的核心思路,累计投入约127亿元推进100个市政、绿化、公共服务类重点项目。通过强化顶层设计、补齐设施短板、彰显城市特色,一座“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山区特色样板城市加速崛起,如今城市宜居水平与人居环境已实现显著提升。
顶层设计的精准发力,是平泉市样板培育工作的关键支撑。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主持专题调度会,统筹部署项目推进;专门成立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建立“一个市领导牵头、一个部门主抓、一个支持班底保障”的“三合一”包联机制,为项目落地提供全要素支持。主管副市长牵头制定《平泉市城市建设样板培育工作方案》,明确4大领域11项重点任务,计划投资55亿元谋划50个建设项目;同时推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模式,推动各部门协同联动,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地、见行见效。
在完善城市功能的进程中,平泉市聚焦交通与管网两大核心领域,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交通建设上,总投资4.91亿元推进绥远大街西延、杏树园子路等11条道路工程,总长14.23公里的路网进一步完善高铁新区交通格局;投资2000万元打造的滨河中路健康步道,不仅串联起城市生态景观,更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幸福通道”。此外,该市建立专人巡查机制,对城区道路与桥梁开展不间断排查,及时维修破损路面、加固危险桥梁,全力守护市民出行安全。
管网改造方面,平泉市全面摸排中心城区燃气、供水等老化管网,重点推进老城区供排水、供热改造工程——酒厂家属楼、二医院家属楼等区域的供热改造让居民温暖过冬,东城路排水项目、北水源地表水厂建设则大幅提升城市供排水保障能力,让城市“血脉”更畅通。
从“环境美”到“功能全”,平泉市以精细化建设赋予城市更多温度与特色。在园林生态打造中,该市采用“微更新”“绣花式”治理理念,充分利用废弃地、街角空地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让市民“推窗见绿、步行入园”;瀑河滨河文化景观带、智慧体育公园等项目的落地,更构建起以“城乡大环境绿化为基调、滨河景观为亮点”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
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上,平泉市深度挖掘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将契丹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建设细节,精心打造契丹风情一条街;对山庄老酒文化广场、就日馆等11处历史建筑,实现100%保护与活化利用;府前街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更在省级专家评审中跻身前三,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公共服务均衡化方面,平泉市持续加大投入:推进市医院整体迁建、第五中学建设、中医院病房楼改造,让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群众;建成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室外足球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
截至目前,平泉市城市路网密度已达8.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垃圾焚烧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均保持100%,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达65%,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利用率超70%。随着城市建设短板的逐步补齐,一幅“生态美丽之城”“宜居幸福之城”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马心依 通讯员胡倩楠 杨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