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习记者 林雅璇
近日,“互换特产”活动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爆火。活动规则很简单:两位网友各自准备一份价值相等的特产,邮寄给对方。“互换特产”能让远隔山海的陌生人品尝到对方家乡的美食,感受不同的地域特色,被年轻人视为增进友谊、拉近距离的社交方式。然而在该活动走红之时,也有网友反映自己上当受骗了。“互换特产”存在风险吗?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资料图)
年轻人的新型社交:
以真诚换真诚:
来自莆田的小赵花费150元给云南网友寄去了兴化米粉、巴浪鱼干、银鱼干虾皮等等。“寄之前也担心麻烦,拿到特产后,双方都很满意。很感激对方的信任,我们互相实现了彼此的心愿。”
不久前,福州的小圆与山东网友互寄特产,两人约好价值在200元左右。根据小圆发来的图片,大箱子里塞着贝奇野菜汁、橄榄汁、福州的茉莉花茶等饮品,还有永泰李干、达道牛滑、鱼丸和肉燕,以及小圆从小吃到大的手作线面和礼饼。小圆表示,换来的物品自己也很满意:烧饼、脱骨扒鸡、山东特色钙奶饼干、山东淄博和菏泽的限定口味薯片等等。
小圆为山东网友寄去的部分特产
8月23日,小栀也和山东网友约好互寄300元以内的特产,但结果却令小栀有些失望。
她觉得第一次互寄,要把家乡的美食都分享出去。“光是饮料就寄了14瓶,还把省内各市的特产都寄了过去:猪肉粕、三明花生、厦门沙茶面、桔红糕、虫草花等等。已经超出了300元的预算,光是邮费又另外支付了40元。”8月27日收到对方的“特产”后,小栀子却有种被“坑”的感觉。对方寄来了乐事薯片、咪咪虾条、黄桃罐头、青岛啤酒等,许多都在商场里可以买到,并且她算了一下物品的价值,也远达不到300元。
小栀表示,收到后很失望,但也无法直白地告诉对方自己不满意,“毕竟各地的消费水平不一样”。小栀说,虽然享受开盲盒的快乐,但是以后也不敢再互换了。
“互换特产”有风险:
收到物品不等值、被拉黑
花了时间和精力挑选特产寄出,最后却收到不等值的物品,小栀并不是第一个。大学生小年花了近一半的生活费给网友准备特产,除了家乡特产外,还特意在早晨5点半去集市采购农家的榛子蘑菇和蔬菜,邮费也支付了约100元,没想到自己收到了一袋没有任何产品标签的蛤蜊肉。“真诚没换来真诚,想到这件事就非常伤心。”
在采访中,也有不少人表示,收到纸巾、本子等物品,或者对方直接从网购平台上下单低价物品,让人直呼上当受骗。
“起码他们还有收到东西,我完全是被‘空手套白狼’了。”毛毛说,自己在8月初的时候刷到很多“互换特产”的视频,于是联系了一位发帖想互换的网友。讨论完互换事宜后,该网友说当天下午就给毛毛寄快递,但是自己没有付邮费的钱,需要毛毛帮忙付30元。“向她索要快递单号,她说自己忘拍了;到了第二天又说快递费不够,需要再补30元。然而等待了几天,却始终没有快递信息。”毛毛后知后觉地感到疑惑后,再次浏览了该网友的互换帖子,才看到其他网友的评论,发现大家都被骗取了20元到60元不等的邮费。
已经与几位网友进行过互换特产的孙怡(化名)说,自己摸索出一套“异地盲盒采购”模式。“假设A和B两人互换特产,中间加入了定金和录视频发货、录视频验货的步骤,如果遇到骗子可以及时止损,减少损失。”
市民庄女士告诉记者,读高中的女儿也试图和网友进行互换,被自己制止了。“邮寄打包劳神费力,何况现在购物平台如此之多,直接搜索下单还有包邮售后。另外,我觉得陌生人的东西最好别吃,万一有特殊病的人,用针头扎进去污染了病毒细菌。不排除有好人会邮寄好东西,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律师提醒:
达到一定金额可能涉嫌诈骗
年轻人在“互换特产”中受骗,是否可以维权呢?对此,记者咨询了北京德恒(福州)律师事务所马德珍律师和福建扬都律师事务所邓莹莹律师。
马律师表示,网友之间明确约定互寄等值特产的,双方之间成立合同关系,受法律保护,该约定对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均应按照约定履行义务。若一方依约邮寄了特产,而其收到的特产价值远低于约定价值,或者直接被对方拉黑而并未收到任何特产,已邮寄特产一方有权向对方主张权利,选择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邮寄特产,或解除合同退还特产。马律师认为,通常网友之间并不知悉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维权时也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建议慎重选择与陌生网友“互换特产”。
邓律师指出,同一人若重复用相似手段欺骗,且骗取特产累计价值较大,可能涉嫌诈骗罪。受害网友可集体报案,要求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在报警时,要提供交易凭证和涉案金额等证据材料。
最后,邓律师提醒,参与“互换特产”的网友要有风险意识。与陌生人交流前应仔细核实对方身份,提前明确约定交换价格范围,避免价值悬殊。寄出特产后要及时跟踪对方的回礼寄出情况,如发现拖延或敷衍应立即拦回特产,以维护自身权益。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收集交换证据,也有助于事后查证。
编辑:潘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