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 >

江苏 沿江而动向绿而行

时间:2023-07-08 09:07:05       来源:经济日报

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产出超过10%的经济总量——江苏肩负着“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同时,江苏区位特殊,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水域面积占比16.9%,居全国之首,湿地面积282.8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


(资料图)

这几年,江苏省“向美而行”,坚持减污降碳不放松、源头治理不动摇、严格监管不手软、服务发展不止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向美而行,江苏在长江沿岸谱写出新画卷。

化解“成长的烦恼”

细雨蒙蒙的夏日,记者来到江苏省江阴市黄田港公园。黄田港公园位于黄田港汽渡码头原址,渡口原有的栈桥码头延伸到公园里,公园道路以不同颜色勾勒出长江纹理,提示人们,现在行走在长江边。

江阴,自古为长江要塞,京杭运河与长江在此交汇,沿江8公里、沿河10公里的岸线组成一个“T”字。黄田港、鲥鱼港、韭菜港等带“港”字的公园像绽开的花朵,把江阴装扮得婀娜多姿。江阴主城区30公里岸线过去都是寸土寸金的生产岸线。江阴文商旅筹备小组副组长朱贻军说,这几年,江阴推进“三进三退”:高端进、低端退,治理进、污染退,生态进、生产退。如今,沿江岸线已经全部变为生态岸线、亲水岸线。

江阴是江苏经济强县发展的典型代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尽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但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产业结构偏重、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

江阴把握“水岸和谐、江河联动、江城互动、林湿一体”的原则,走出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高标准保护、城乡高品位建设相互促进的新路径。这条路径留下了一串串沉重的数据,2017年至2022年,全市累计投入超15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4312家,主动将港口规划的生产岸线从23.4公里压缩到16.85公里,完成废弃矿山治理20个,实施造林绿化3498亩,自然湿地保护率提升至27.8%。与此同时,全市GDP连续4年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700亿元,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2家。

江阴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也是江苏发展的缩影。江苏的发展蓝图被概括为“强富美高”四个字,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实现这样的宏伟蓝图,江苏有发展基础,也面临实实在在的压力。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罗列了一组数据,介绍江苏“向美而行”面临的特殊挑战。江苏位于长江、淮河、沂沭泗水系最末梢,入境客水占总水量的87%,环境质量受外源影响较大。江苏绿色发展面临特殊挑战,人均国土面积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GDP是全国的10倍,火力发电量、钢铁、水泥产量均居全国前三位,农药原药、染料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单位国土面积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的5倍左右。尹荣尧感慨地说:“江苏仍是全国生态环保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

江苏省委研究室副主任焦建磊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连续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整体实现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老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

让长江永葆生机

长江从南京浦口区进入江苏,一路蜿蜒东去,在南通流入上海。江苏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把大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推动长江重新焕发生机。这几年,江苏累计关停化工企业3876家,腾退长江生产岸线81公里,生态岸线占比提升到64.1%,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五年保持在Ⅱ类。

从南京沿江而行,两岸所见都是江南的秀美景色。在南通市南部,黄泥山、马鞍山、狼山、剑山、军山临长江而立,被称为五山。这里14公里的沿江岸线是长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态腹地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但在过去,这里遍布港口、码头、工厂,老旧小区犬牙交错,一度被形容为“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

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邵文建说,2016年以来,南通全面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五山及沿江地区先后开展20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腾退修复岸线12公里,新增公园绿地面积约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如今,五山地区绿道贯通、鸟语花香,曾经“脏乱差”的江岸变成了“城市客厅”,实现了从“临江”到“滨江”,从“生产锈带”到“生态秀带”的华丽转身。

五山是南通构建沿江生态绿色廊道的一个节点。南通滨江临海,正在精心打造“南通之链”滨江绿道、“缤纷百里”沿海绿廊。说到长江沿岸治理,南通人用词都是色彩艳丽的。

为编织“五彩缤纷”生态带,南通出台《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意见》,对沿江沿海约730平方公里区域整体规划设计,优化景、产、镇、村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大江大海风光带、江海风貌城镇带、诗意田园乡村带、沿江科技创新带、沿海高水平产业带建设。

此外,南通还出台《江堤海堤景观路设计导则》,打造430公里贯通江海可车览、可骑行、可漫步的生态廊道,因地制宜设置城镇段、农村段、工矿企业段3种路段类型,按需布置驿站、观景平台等休憩设施,让广大市民群众可以近水亲水。南通还建设了“观江览海”堤顶路,目前,堤顶路贯通里程达285公里。同时,打造“各具魅力”的示范段,建成启东江海文化景观大道等十大生态特色示范段。南通还推进10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建设了一批体现江海渔情、农事体验特色的高品质乡村旅游点,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

江南水乡多秀美

江苏向美而行,也美在乡村各个细小的角落。

元荡村坐落在苏州市吴江区东北角,紧邻上海,村落因湖而得名。这个昔日的“边角村”已成为生态建设的“中心”。

面湖而立,一座慢行桥从元荡湖中穿过,连通江苏吴江与上海青浦。慢行桥上,湖水荡漾,鸥鸟翻飞,很是惬意。元荡湖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河三湖”中的核心湖泊,也是苏州市吴江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美丽湖泊群项目的中心节点。吴江汾湖高新区城乡发展局局长姚俊说,这一带打造的“曲水善湾”项目,将黎里镇元荡周边环众家荡村庄区域打造成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乡村振兴样板。

在江苏各地行走,处处可以看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这背后是一个个生态建设的故事。

在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生态园里,荷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游人络绎不绝。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泥洼地?经过整治建设,如今成了一道独特景观。蒋巷村还有一块1200亩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80岁的老书记常德盛说,这1200亩耕地上半年土地休耕,把河泥、猪粪、秸秆打到地里做有机肥,下半年种水稻不用施农药化肥,产出的大米品质很高,可以卖到10元一斤。

在苏南,南通构建了生态建设“大体制”,健全市、县、镇、村四级污染防治工作体系。截至2022年年底,苏南五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78%。

“这里山最绿,这里天最蓝,这里花草最鲜艳……走遍天涯和海角,都说这里最江南。”行走在江苏,眼里的绿色,路边的花草,远处的河湖,都让记者时常想起“这里最江南”的歌曲。江苏正以情怀为墨、以奋斗作笔,把“强富美高”的宏伟蓝图一笔一笔描绘在城市与乡村的河湖田园上。

关键词:
精彩推送